无知或不知不觉灼伤后怎么办

2017/11/13 10:30:5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专家三分钟精华短文

       最近有一些报道显示,公共场所的地面、台阶、扶手、墙壁或卧具等处的指示灯、景观灯、指示牌等设施因为发热,漏电或漏液等原因,使得公众在不知情状态下受到灼伤;另外一些保暖或加温用品会出现类似温水煮青蛙的皮肤烫伤等病理损害,甚至出现Ⅱ~Ⅲ度的皮肤烧伤。


低温烫伤的特点:当人体皮肤长时间与高于外部物品45℃的温度接触时,或者寒冷季节人们常常会接触一些温度不太高的热源(一般指 44℃~ 50℃)来做取暖,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称为低温烫伤。由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阶梯式地适应了这种温度上升的过程,不会感觉疼痛,丧失了痛觉作为人体重要保护机制的预警。在低热能的持续供热中,即使温度升高的温差较小,但是皮肤的表层组织在热能的作用下逐渐脱水,最终导致深层组织发生热损伤。初期在皮肤的表层出现小水泡,易造成误诊,将烫伤程度判定为Ⅱ度烫伤,会造成烫伤病情的延误。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热水浴),持续5分钟以上时,能造成Ⅱ~Ⅲ°烫伤。


      如果遇到景观灯(100~200度),不知其温度情况下,则很容易发生烧伤。其他漏电、火源或者化学漏液等常常造成更严重的烧伤。一旦上述灼伤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置是影响病程与结局的重要环节。


       立即使用自来水、冷水、冰水(块)等降温处理:用自来水冲洗伤口10~30分钟。 头面部等特殊部位不适宜长时间冲水,则使用冷水毛巾或冰水等冰敷。可以用几条毛巾浸湿5~15℃冷水轮流进行湿敷30~60分钟。如果烫伤面积过大,应把整个身体浸泡在浴缸。如果伤口处已经破开, 就不可再行浸泡。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能用脏布包裹。


      烫伤后越早用冷水浸泡、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一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30分钟以上效果更好。


在上述处置过程中,一边降温、冷敷或冷泡当中,一边快速奔赴医院,争取早期得到专业性的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波教授团队,是由全国神经系统领域和其他慢性疾病领域(包括肿瘤)权威专家自发组成的医生联盟,其中多数为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杨波教授团队加入“健康580”平台,是想通过移动互联网为患者、医生,以及其他用户提供简单易懂的医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受众进行免费医学咨询和疑难问题解答。 

想看更多专家们的精华资讯,请扫描一下二维码下载健康580APP推荐栏目吧

每周一、周五10:30更新


苹果系统下载     

                               

 安卓系统下载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