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心肺复苏有望挽救漏电后丧命
7月中旬,东湖商业街的大人小孩倚坐在广场上景观灯外罩上,其中一大人感觉全身麻疼后立即离开,而小孩则瞬间倒地。这是典型的室外漏电引起的电击损伤,小孩因平均电流过大而丧命。如果在事发现场能够有人实施紧急心肺复苏,其他人帮助呼救120,则成功率可能为5%~15%。
电流通过皮肤,常沿阻力转低的血管神经传导,中枢神经系统即使所接触的电流小于
100mA,也可引起神经传导阻断,如累及脑干,则呼吸心跳迅速停止。
通常低电压(220V)损伤多引起心室纤颤;高电压(超过1000V)损伤,常引起心室停搏。必须强调及时发现,原地抢救。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 。心跳骤停1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是:>90% 、60% 、40% 、20%。因此触电后越早进行心肺复苏,则成功率越高。那么,事发现场应该如何抢救呢?
施行人工呼吸时,患者平躺仰卧,托颈抬颌或提颏,使头部最大程度后仰。去除口腔异物、分泌物、呕吐物或义齿(假牙),以开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还应松开衣带,为有效的胸外按压提供条件。胸外按压速率现在建议为100~120次/分,2015年版指南给出了按压速率120次/分这一上限值。按压深度要足够5厘米,确保胸廓能够充分回弹。 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廓上。
心脏和肺的复苏必须同时进行,要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量,即30次按压后 2次人工呼吸, 每次通气持续1秒,每次必须使胸部隆起。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前先捏紧患者鼻孔,封闭鼻腔以免漏气。 *作者尽量吸气,对准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得胸部扩张后视为有效。 口对鼻人工呼吸,则封闭其口腔,吹气时间、频率等同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边现场人工心肺复苏,一边等待医学专业技术急救。救护车到达后,在转运途中,由专业人士和设备继续抢救。
想看更多专家们的精华资讯,请扫描一下二维码下载健康580APP推荐栏目吧
每周一、周五10:30更新
苹果系统下载
安卓系统下载